盘儿育女家家有,可怜天下父母心——宜宾天宫山清代“指路碑”密码解读

宜宾传媒网

2016年4月,笔者在宜宾天宫山蕨溪镇简湾村白果嘴道路边发现三面石块,立于路坎上庄稼地边。石块风化较为严重,似乎年代久远。

走拢观看,发现石块上面均存若有若无的阴刻字迹,当时拍下了照片。

最近偶然在电脑里找到这几张照片,仔细辨认石块上的文字,发现了三块石头不是彻石坎的普通石头,而是有来头的石碑。

我通过查阅资料,走访当地群众,咨询专家,慢慢揭开了其中隐含的一些奥秘。

位于宜宾天宫山白果嘴的指路碑,建于清光绪年间

清代光绪年间立下的指路碑

这是三块石碑。一块正中画有一个圆圈。一块横写“指路碑”三个大字。

第三块字较多,上方横写“指路碑记”四个大字,右边和左边分别竖排“弓开弦□、箭道碑□”八个大字,疑是“弓开弦断,箭道碑挡”(“道”字疑是“到”字之误),中间有“右走顶仙坝”“上走香樟湾”“下走青木溪”“信士向明据同缘彭氏为…”等,左边落款“光绪三十二年二月十…”。

“指路碑”,置于岔路口,用于向行人指明方位、里程等,相当于今天高速路上或城乡交通路口设置的指路牌。

立指路碑是为了方便行人,避免迷路。如果迷了路,走错了方向,就要往回走,“走倒路”,即俗语说的“遇到了倒路鬼”。

当地传说,立碑是为了做善事,防止过路人遇到“倒路鬼”。

“倒路鬼”张五朗塑像(来自网络)

什么是“倒路鬼”?民间传说的“倒路鬼”叫张五郎,因为自己倒立着,所以喜欢捉弄路人。

碰上他的行人,即使对道路很熟悉,走了很多遍,也会被张五郎弄得迷道,走错道路,或原地打转。

所以,人们称呼他为“倒路鬼”,碰上迷路了,被称为“撞上倒路鬼了”。

张五郎迷惑路人的手法,是一副弓箭,他只要把那弓箭射中行人,行人十有八九就会在原路打转,或者走向歧途。而指路碑的作用,除了给路人指路外,主要就是防止张五郎用箭射击赶路的人。

这指路碑一立,张五郎开弓射行人的时候,弦就自动断了,即使射了出来,也会被指路碑挡住。

所以,这指路碑也叫挡箭碑。挡箭碑上一般都有“弓开弦断,箭来碑挡”,或开“开弓箭断”等。因为岔路口被张五郎射中走错路最危险,所以,挡箭碑大都放在岔路口。

立挡箭碑是一种习俗

立挡箭碑对于出行非常重要,所以,立挡箭碑也是一种公益行为,是做好事、善事。

古代农村很从地方都鼓励老百姓自发立挡箭碑,把此碑赋予了可以替儿孙行善积福、消灾免病的功效。此俗在当今一些地方仍有沿习。

在农村,如果家里小孩久病不愈或晚上爱哭闹,家人认为犯什么关煞(小儿命里注定要遇到的灾难、疾病),就在三岔路口立一块石碑。

碑上除了写明道路方向内容外,还刻上谁家的病孩或爱哭孩子的姓名,有的还要写上家中小孩某某“命犯将军箭关,特立此碑,以求关煞消散,易长成人”,或“天皇皇,地黄黄,我家有个哭儿郎。

过往君子念一念,一觉睡到大天亮”等。

湖北某地今人所立挡箭碑(来自网络)

这种挡箭碑,在一些地方直接称为“将军箭”,传说得更加神秘。

所谓射“将军箭”,就是小孩难于带养,便请端公道士算一算,是否撞到什么过场。如果是小孩犯了关煞,就得在或贫路口立箭冲煞。

家人带着小孩,备上刀头敬酒,香蜡钱纸,以及竹制弓箭,等候在路旁。

遇到路上有人走来,便上前说明原由,请其射箭为小孩消除关煞,还要请此人吃点酒菜,以表谢意,有的还要小孩拜其为“干爹”,称为“撞拜继”或“闯路名”,这样才能使小孩易养成人,长命富贵。

民间有“ 男怕将军箭,女怕闫罗关”的说法。将军箭是男命最忌的第一要煞,轻者弄个伤疤破个相之类;重者,缺手少脚,瞎眼少耳,甚至一生残疾,更严重的是夭折短命。

从将军箭口诀中得知犯关煞是很吓人的:

“酉戌辰时春不旺,未卯子时夏中亡,

寅午丑时秋并忌, 冬季亥申巳为殃,

一箭伤人三岁死, 二箭须教六岁亡,

三箭九岁儿难活, 四箭十二岁身亡。”

盘儿育女家家有,可怜天下父母心

谁家的小孩遇到关煞,也会让父母担心得要命。

那简湾村白果嘴指路碑是什么时候谁的父母所立?

落款“道光三十二年”,即公元1906年农历二月,距今已有115年,立碑者夫妇和他们子女都早已作古。

碑正中大字“信士向明据同缘彭氏为…”,“为”字之后已经全部风化,看不到后面文字,估计是向明据家中小儿姓名等。

“信士”二字有几种意思,一是指信奉佛教的在家男子;二是"义士",泛指出财布施者,因宋避太宗 赵光义 讳,改称"信士";三是专称信仰佛教而出钱布施的人;四是诚实可信的人。

语出《荀子·王霸》:"人无百岁之寿,而有千岁之信士,何也?曰:以夫千岁之法自持者,是乃千岁之信士矣。那信士向明据和彭氏又是哪里人呢?

当地向家族谱记载,顶仙坝向家的排行为“大仕芝春聪明俊秀宽裕”等。

据此推算,向明据是“明”字辈,即今顶仙村原村支书向东海(宽字辈)一辈人的曾祖辈所立,至于是谁的曾祖父,还需进一步考证。

看来,已经作古的向明据夫妇,为其幼儿消灾灭难,行善立碑,用心良苦。不知碑上写下了名字的幼儿,是否最终闯过了“将军箭关”?

如果长大成人了,其后代一定会好好去挡箭碑现场看看,烧烧香。

遥想自已的爷爷(或外公)小时候因命犯关煞,险些殒命,幸有他们的父母千方百计,八方求神,历尽万难,才得以保全生命、延续后代。

不然,就会有一大批人包括自己和父母都不会来到这个世界。

相信人人参观这块指路碑,都会牢记父母和祖辈的养育之恩,立誓用心尽好孝道,努力奋斗,有所作为,力争为社会做出更多好事、善事,不负祖辈的苦心和期望!

作者:宜宾市叙州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李秉仁